郑春盎,男,河南南阳人,1983年出生,2005年参加工作,现任南阳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第一大队科员。他坚持廉洁自律,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坚持立足于平凡,着眼于细微,他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努力践行“三个第一”理念,成功送返16名在高速公路上行走的特殊群众,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4年5月21日15时40分左右,郑春盎接到支队指挥中心电话称:一名流浪者在二广高速南阳至襄阳方向1395KM处被车撞了,在高速公路路边等待救援,于是他和同事立即驱车赶往事发点。到达现场后,并没有看到受伤人员,也没有肇事车辆,现场看起来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郑春盎再次打电话确认现场位置,确认后又开车往前走了几百米,才发现路边有名派出所民警打手势示意流浪者在路下边的草丛里,郑春盎立即下车,翻过护栏,看到流浪者靠坐在草丛里的树旁边,闭着眼睛,耷拉着脑袋,看上去很没有精神,已是五月的天气,流浪者却穿着厚外套,两只脚有些浮肿,左脚脚趾头有干的血迹,爬满了小虫和苍蝇。旁边两名派出所的民警看到高速交警来了,介绍了一下情况:他们是接到附近村民的报警赶来的。郑春盎上前询问流浪者什么时候被车撞了,是否记住车牌号,他都回答不出来,只说自己在高速公路上被车撞了,脚疼得很,不能动,好几天没吃饭了,其他的都不知道。郑春盎仔细观察了流浪者的伤情,不像是被车撞了,也没有外伤,血迹已经干了,爬满了苍蝇和小虫,鉴于此种情况,他赶忙与120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在120急救车到现场后,医护人员要把流浪者抬到担架上,但是该男子说自己饿得动不了,民警郑春盎又把车上带的水和一些食品给他,劝说他一定要配合医生抓紧治疗, 经过一番劝说之后,他才慢慢挪动,配合医护人员上救护车。郑春盎随即根据男子身上携带的身份证,通过辖区派出所,和其家人取得联系,并告知其家人医院位置,其家人称:该男子已经离家出走好几天了,家人都十分着急的寻找,但一直没找到。他的家人对郑春盎的救助,表示称赞和敬佩,认为郑春盎是“真正认真负责、热心为民的好警察!”将流浪者送上救护车后,已是晚上七点多了,郑春盎和同事才放心地返回大队驻地。
2014年9月2日10时许,郑春盎和同事巡逻至兰南高速公路K306处时,发现一名流浪老人背着两个大黑塑料袋逆向在行车道和超车道之间行走,过往车辆纷纷躲避,情况十分危险。郑春盎立即将巡逻警车靠边停好,指挥后方来车减速慢行,并将流浪老人带到路边。随后民警发现,老人有些口齿不清、且地方口音浓重,与之交流困难,无法获知其姓名、住址、家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为了老人的安全,郑春盎和同事决定先将老人带回大队部双铺收费站,再想办法。到了大队部,郑春盎为流浪老人端来了热腾腾的饭菜,老人饿坏了,狼吞虎咽的吃了两、三碗。待老人稳定了情绪之后,经过民警郑春盎耐心细致的询问,得知老人的名字。经查询,得知该老人叫封丙书,家住内乡县大桥乡陡沟村封坡跟31号。有了具体的信息之后,民警便与内乡县公安局大桥乡派出所取得了联系,并与家属取得联系。下午15时30分左右,封丙书的妹妹和他的两个侄子来到大队部,见到了封丙书,家人是又高兴又生气,原来封丙书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后来因妻子意外去世了,所以精神有时会出现混乱,家人说封丙书在割麦期间就离家出走了,家人一直寻找无音,十分着急,多亏两位民警及时帮助,家人有惊无失得以重聚。
2011年郑春盎因精心照顾一位流浪残疾老人的先进事迹还曾刊登于当年的6月27日《南阳晚报》上。
……
高速上时常会出现一些流浪老人,他们或离家出走,或迷路找不到家门,或为了一个矿泉水瓶,却忘了呼啸而过的车辆!他们有的口齿不清,口音浓重;有的多日未进食,神志不清;有的被车撞伤,倒在草丛……”警察的职责和自己良心要求我必须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郑春盎说,”在他们与家人团聚的那一刻,我和他们的家人一样高兴!”当问起救助了多少流浪老人时,郑春盎回忆说,能想起来的有16个左右,别的也记不清了……
郑春盎,一颗拳拳爱民之心,如融融春意之盎然。他以一颗诚实、善良、质朴的心,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在高速交警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传递着人民警察对党、对社会、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