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警苑文化 >> 警苑文化 >>
2010-06-28 13:07:58  作者:曹红晓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59  文字大小:【】【】【

也许是警察干久了,节假日观念越来越淡,端午节也不例外。今年端午,我上班,中午吃了一个粽子,算是过了节。这不由使我怀念起儿时在老家过的端午节。

我的老家是豫西南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物质比较贫乏,经济紧张,经济形式属于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吃的用的大都是当地生产的,老家不产米,所以那时过端午节并不知道要吃粽子。然而,老家自有自己的风俗,现在想起来也别有趣味。

那个时代的小孩子对吃印象很深。不吃粽子,吃什么?早上吃煮鸡蛋、煮大蒜,鸡蛋当然是自家喂养的土鸡下的,大蒜是自然成熟的,都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传说,鸡蛋可“滚灾”,大蒜可防病消毒。煮熟的大蒜不仅没有“怪味”,口感还不错,男女老少都爱吃。不过按现在专家的观点,大蒜煮熟后,几乎没有什么功效。对于小孩,这天这两样东西是可以敞开肚皮吃。而午饭必定是改善过的“好饭”。好饭指的是“干饭”,也就是焖大米。由于不出产大米,一般是换点大米,等来客人时熬汤用,“干饭”平时很难吃上,只有节日才有机会。没有大米的,就焖小米,吃起来也很香,很特别,令人难忘。

除了吃,小孩子最爱的就是玩。戴“五彩绳”是我印象最深的端午游戏。一到端午,家家都要给小孩戴“五彩绳”。所谓“五彩绳”,就是用红蓝黄黑白等多种颜色的线合拧成细绳,围系在小孩的手脖脚脖,等其自然散落后一一收集起来,然后一块儿扔到水里,据说这样那个夏天就可以避免遇到蛇,即使遇到,也不要紧,蛇反而会自己逃走,否则遇到蛇会倒霉的。那时,蛇特别多,坡上、地里、水中、路边、草丛、竹园……甚至屋内,随处可见到蛇的身影,遇到蛇十分稀松平常,有的还很大,这对于小孩来说十分恐怖。除蛇之外,农村的夏天其它蚊虫也很多,戴“五彩绳”象征驱赶虫蛇、预防叮咬。于是,大家竞相攀比,看谁的五彩绳戴的时间长、谁丢的少,十分有趣。现在,随着农药滥用、开矿和污染等原因,蛇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见到蛇十分困难了。

还有一项活动是跟大人们去采割艾叶。那时候,没有蚊帐、蚊香,对付蚊子的首选办法就是烧艾叶熏。其次,农村没澡堂,冬春很少洗澡,到端午前,家家熬艾叶水,每个人都要彻彻底底的洗澡净身,也有祛病强身的意愿。此外,家家户户门窗上都要悬挂一把把艾叶来驱魔辟邪。

老家过端午的风俗还有不少,好久没回去过节,慢慢都淡忘了,但总感觉涵义要比吃个粽子、出去搓一顿丰富得多。诚然,现在物质水平大大提高了,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节日,其文化性、娱乐性、参与性的不断弱化,该不该引起警惕呢?

热点图片

  • 遵法守规文明出行 平

  • 郑州交警高速二支队为

  • 郑州交警高速二支队

  • 河南省高速交警五支队

  • 豫筑平安——谨防“载

  • 省高速总队明察暗访组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