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明?文明分物质和精神而论,物质和精神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里面所说的文明主要就是人的高素质。什么是和谐?和谐就是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人的高素质又有思想和行为之分,思想文明决定行为文明。每一个人的文明合在一起就是人类的文明,也可以说是社会文明。也就是说社会文明程度是由人类的每一个个体文明的综合素质所决定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社会的一分子,每一个人的文明素质提高了,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自然也就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违法多一些奉献,就会少一些算计多一些包容,就会少一些怨恨多一些理解,我们的社会就会繁荣稳定,人民就会安居乐业,我们的社会自然也就和谐了。看来,构建和谐就离不开拓展文明。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拓展文明构建和谐呢?
一是用教育拓展文明,构建和谐。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我们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离不开教育,我们全面专业的业务能力离不开教育,我们创新的理论水平离不开教育,我们较强的谋生手段离不开教育,我们社会的繁荣稳定、创新发展更离不开教育。目前,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大多数人的思想素质还不够高,谋生手段还不够强,创新动力还不够足,因此现阶段我们充分地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完善教育势在必行,行而必力。我们继承优良传统,我们吸取先进经验,我们创新教育理念,我们坚持我们的大教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要勇于探索、勇于偿试、勇于实践,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用教育拓展文明,用文明构建和谐。通过政治思想教育,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思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正确认识万物众生、爱恨因果、荣辱富贫和得失取舍;通过爱国教育,使人们增强国家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树立“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的思想,凝造国家意识、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通过道德教育,使人们加强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养,树立高尚的道德观,营造知荣辱、讲廉耻、反贪腐、勤劳作的社会氛围;通过法制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制意识,使人们能够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创造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
二是用道德拓展文明,构建和谐。万事德为先。道德是人们在自然生活中形成的潜移默化的行为规范。道德是文明的基石,道德是做人之本,道德是关系着社会和谐的大工程。良好的道德素养能使我们坚定信仰,良好的道德素养能使我们奋发图强劲,良好的道德素养能使我们发展创新,良好的道德素养能使我们和谐相处。一方面,我们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我们要继承和发展我们固有的优良的传统道德,逐步去除与我们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在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创新的大形势下,我们在吸取国外先进思想的同时,一些与我们发展不相适应的资产阶级的无端自由化思潮、过分享乐主义思想也在不断侵蚀和腐化着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因此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发扬传统道德与拿来新型道德同行,建立健全一套适合的完善的发展的创新的道德体系,培育良好的道德,提升民众的道德素养,用道德拓展文明,用文明构建和谐。道德就是一种风气,道德就是一种习惯。通过培育道德,培养我们爱党爱国廉洁奉献的习惯;通过培育道德,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习惯;通过培育道德,培养我们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的习惯;通过培育道德,培养我们团结奋进宽容礼让的习惯;通过培育道德,让我们知荣辱、晓廉耻、明是非、懂善恶、识美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让舆论当作手段,让文明成为习惯,让和谐充满人间。
三是用法制拓展文明,构建和谐。法制是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的保障。法制是推进文明的强有力的武器,良好的法制能保障社会主义的胜利成果,良好的法制能保障社会秩序的井然有序,良好的法制能保障社会建设的创新环境,良好的法制能保障社会道德的纯洁淳朴。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法律法规和制约机制不够完善,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健全和壮大,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涉及社会、民生方方面面的一部完整的服务全局的法制体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